
从中美关税战打响,中国对美国的反制中,有不少目标都是瞄准了美国的农副产品和“铁锈带”,多次宣布停止进口美国都很多产品。然而在最近,日本却主动似乎准备“献祭”自己,让美国获得战略机会。
根据《日经新闻》的消息,因为中国自前几天宣布不再从美国进口玉米,这让日本认为,或许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,作为美日关税谈判的一部分。换而言之,就是中国不买的农产品,日本这边可以买,也就相当于弥补美国的损失,以促成关税谈判落地。

日本这一波表现可以说“忠心耿耿”,宁愿献祭自己,也要填补美国的损失。然而,真的如此吗?
从明面上看,日本这一套,无疑是一个用政治妥协换取战略利益的操作。日本一直是对美国的大米征收200%到400%的关税,说是“保护本土农民”。对于这一点,特朗普无疑相当不满。因此在关税战里,特朗普说是要对日本大米征收700%的关税,进行报复,说的就是这个事儿、那日本现在拿美国大豆说事,无疑就在掩盖日本对美国大米的操作。

此外,就是维持美日同盟关系。日本长期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,尤其在东亚局势紧张的背景下,经济让步,在日本政坛也被普遍视为巩固同盟的必要代价。美国曾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威胁对日本汽车加征25%关税,日本被迫通过经济合作缓解两国摩擦。
然而从背后来看,恐怕大概率是忽悠特朗普的“鬼话”,甚至说,是特朗普默认下的“鬼话”。为什么这么说?
第一,日本国内一直有一个组织叫“日本农协”,事实上的一个强力垄断组织。举个例子,日本的西瓜不是很贵么?产量一直很低。但这不是因为没有地方或者农业技术不够,而是“日本农协”要维持西瓜在日本的“奢侈品”地位,赚更多的钱,从而人为限制产量,防止西瓜降价。而且,还施压政府,禁止从海外大批量进口西瓜。而日本人这次去买美国的大豆,很大概率直接撞上“日本农协”的利益范围。日本政府要执行“买美国大豆”的行动,大概率会遭受严重阻碍、破坏,甚至是完全破产。

第二,就是日本的市场的消化能力有限,无法有效吃下美国因为中国反制手段损失的利益。而如果日本打着当“二道贩子”的想法,又不得不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,比如巴西和乌克兰都是国际市场大豆的“老厂商”,价格优势也巨大。短期内,或许可以通过“政治采购”获得少量美国玉米,但是想要大规模执行,恐怕难以维持。
对特朗普来说,尽管实际效果其实聊胜于无,但是单纯就个人利益层面,却可以有效挽回一点美国因为中国反制而丧失的民众支持率。